俗話說:“生意好做,夥計難搭。”現實中因為合夥做買賣而出現的矛盾大多源於權、利的紛爭,這是人性中私心的本能表現,但是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設計遊戲規則來約束私心的膨脹,讓私心得到恰到好處的滿足,更重要的是讓生意更好做。
一個公司的股權分配直接決定了其權力的分配,而權力的分配直接關係公司的決策和運營,所以在創業初期,如果有合伙人,一定要設計好股權結構,避免因股權結構設計不合理導致權力分配不合理,帶來各種利益紛爭,影響公司發展。但是,中國民營老闆大多沒有這個概念,他們太看重情分,看重面子,看重眼前,沒有長遠、系統的看待股權分配的重要性,往往一個不小心就會鑄成大錯。
兩人合夥,忌股權均分
當年黃光裕與陳曉之間對國美控制權的爭奪,真功夫兩大股東之間的股權糾紛,都是因為其股權結構設計出了大問題。能把企業做到國美、真功夫那樣的規模,卻玩不轉股權結構設計,可見股權結構設計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簡單,而是比我們想象的要複雜,也比我們想象的有意思。股權結構設計其實也是對一個創業者智慧、眼光和胸懷的考量。
真功夫創始人蔡達標和潘宇海,兩個人共同創業,各佔50%的股份,剛開始,兩個人各自發揮特長,兄弟齊心,合作得很好。但是隨着公司的發展,兩人開始產生分歧,對公司控制權也產生了微妙的心理變化,尤其是蔡達標和潘敏峰婚變以後,蔡達標打算優化股權結構,就引入了兩家風投,結果矛盾激化,兩大股東之間圍繞着股權問題展開了你死我活的爭鬥,演繹了一場人間恩怨情仇的鬧劇。這樣的爭鬥,不論誰輸誰贏,都是兩敗俱傷,代價慘重。
兩人合夥創業,平分股份,從眼前的人情來看似乎是最好的,但是從股權分配來看卻是最差的,兩個人股份對等,權力對等,誰都沒有最終的決策權。這種高度制衡的股權結構,最容易出現矛盾,發生控制權的爭奪,因為兩個人不可能永遠意見一致。任何一個組織都需要一個核心人物來引領,所以兩個人合夥創業,一定不要出現各佔50%股份的情況,而是要一大一小,一強一弱,比如80%對20%,70%對30%,或者60%對40%,這樣才能保證一個核心股東的地位,一切才會有序,公司才會健康發展。
兩人合夥,不可避免也會有兩個人都很強的情況,這時候兩個人一定要能夠高度互補才行,比如一個外向、一個內向,或者一個懂技術、一個懂管理,就像夫妻兩人,一個主內,一個主外,這樣內外互補,家就會很和諧。潘石屹和張欣就把這種互補做到了極致,潘石屹擅長商業談判、銷售、與政府打交道,張欣擅長建築藝術、空間設計,他們各自發揮專長,共同打造了SOHO中國這樣一個商業地產帝國。對這樣的互補合作,潘石屹說過這樣一段話:“找公司合伙人,不要一個班的同學,你會的他會,你不會的他也不會,這是敗筆。做合伙人最重要的是要互補,這才是一個好的合作基礎。我老婆是海歸,我是土鱉,她從西方來,我從西北來,因為教育背景完全不一樣,我們就互相看對方的長處。”
多人合夥,核心股東要佔大股
在《中國合伙人》這部影片里,我們看到三個合伙人的股份分別是成冬青51%、孟曉駿25%、王陽24%,成冬青的股份大於孟曉駿和王陽的股份和,即第一大股東的股份大於第二、第三股東的股份總和,這是三人以上合夥時比較理性和穩固的一種股權結構模式。正是在這種股權結構下,這三個人不管怎麼衝突,怎麼鬧的不可開交,他們都始終沒有散夥,最終成就了“新東方”的夢想。
當股東人數有很多時,比如有五位以上,可參考的原則不僅是第一大股東的股份要大於第二、第三股東的股份和,同時第一大股東的股份還要小於第二、第三、第四股東的股份總和,這樣才不僅會使大股東安全,還會使小股東也感到安全,同時相互約束,不能胡來。也許有人會問,這樣的安排會不會有第二、第三、第四股東聯合起來對抗第一大股東的可能?如果這種可能變成現實,那麼這個第一大股東的能力就真的值得懷疑了。
騰訊公司在初創的時候,馬化騰和張志東等5個人共同出資50萬元,馬化騰出資23.75萬元,占股份47.5%,不到一半,馬化騰的觀點是“要他們的總和比我多一點點,不要形成一種垄斷、獨裁的局面”。同時他又要佔大股,因為他認為“如果沒有一個主心骨,股份大家平分,到時候也肯定會出問題,同樣完蛋”。騰訊能夠度過艱難發展到今天的規模,不能否認其合理的股權結構所起到的助推作用。
股權原則,保證核心股東控制權
初創企業的股權結構,不能高度分散,也不能高度制衡,任何時候都要有核心股東掌握組織的控制權,這是最基本的遊戲規則,也是中小企業能從小做到大的最關鍵的一步。中小企業創業的時候往往不大懂遊戲規則,基本上是一種草莽式的創業,不知道套路和規範,很容易犯錯,這時核心股東掌握組織控制權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在將來的發展過程中有完善和修正的空間,如果沒有控制權,一旦發現有錯誤,就會連改正的機會都沒有,這對初創企業來說是非常致命的。不能糾正錯誤,企業就不能健康發展,不能健康發展,企業就沒有未來。
所以中小企業在初創期特別是治理還不規範的時候,做股權結構設計一定要關注核心股東對組織的控制權,只有這樣,核心股東才能掌握企業的命運,讓企業從初創起就帶着能健康發展的基因。
江蘇申凱包裝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公司註冊資本8000萬RMB,天交所上市企業,,股權代碼000057,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投資超過2.1億RMB,擁有20000餘平方米普包廠區;擁有13000平方米的藥包廠區, 11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公司擁有二位行業頂尖研發博士,每年新增超過100多個專利,專業生產食品包裝膜(袋)、藥用包裝膜(袋)、化工包裝膜(袋)、电子監管碼防偽包裝等各類彩印複合包裝膜(袋)。現位於無錫新區碩放中通路99號,毗鄰上海車程2小時內。
以上內容來自華印軟包裝微信公眾訂閱號:rb3602000,文章結尾註明:http://rbz.3602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