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奧巴馬夫人對美國食品包裝上的營養標籤進行了一次大改革。被“美國第一賢內助”這麼一折騰,我們才知道,原來中國的營養標籤制度比美國落後了20多年。美國食品營養標註內容多達15項,而我們只有5項。這小小的營養標籤中,究竟隱藏着怎樣的學問?
美國新營養標籤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都說治大國如烹小鮮,遠在大洋彼岸的奧巴馬夫人似乎也深諳這句中國諺語,於是將“烹小鮮”作為輔政第一要務。她辭退了在白宮效力多年的白案甜點師傅,又親力親為,將美國食品的營養標籤進行了一次大改革,小到字體、字號,都要醒目統一。
譬如,標籤上所含營養成分的單位均以“一份兒”計算,相比我國“每100g”或“每100ml”的標註方式,更加直觀。我們喝一瓶可樂,究竟有多少卡路里的熱量,不需要再自己換算,也不具有迷惑性。
再如,奧巴馬夫人要求美國食品的營養標籤上統一標註“人工添加糖”的含量,放眼世界各國,這還尚屬首次。也就是說在食品的“含糖量”之外,還要添加一項“添加糖”的含量。所謂“添加糖”即為我們平日烹調使用的精鍊糖,食品中放入精鍊糖,會使口味更佳,但同時也會增加肥胖,以及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所以標註添加糖的含量,旨在提醒消費者,大多數情況下,“好吃”與“健康”是難以兼顧的,要善於從每日飲食中找到平衡。
“4 1”VS“14 1”,中國營養標籤缺了什麼?
我國正式開始實行營養標籤制度是從2013年1月1日開始的。《預包裝食品營養標籤通則》中明確規定,預包裝食品企業必須給食品貼上含有營養信息的標籤,這些信息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和鈉的含量,以及含有多少能量,簡稱“4 1”,不做標示的食品,禁止擺上超市貨架。何謂“4 1”?其實是指食物中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鈉的含量,以及單位食品中含有能量的多少。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的食品營養標籤上標示“4 1”,而美國人的卻標示“14 1”,我們的營養標籤到底缺了哪些成分,它們真的很重要嗎?其實仔細觀察美國的食品營養標籤,也沒比我們多太多內容,只是細目更多。比如單就脂肪一項,要有脂肪含量、脂肪供能百分比、飽和脂肪含量,以及反式脂肪酸含量等四項指標,同時維生素A、C和D,鉀、鐵、鈣等微量元素也在標示之列。同時,美國式營養標籤還特別標示了膽固醇的含量。
從1990年起開始實行營養標籤制度,美國的營養標籤其實也在與時俱進的發展中。有研究表明,美國部分人群鉀和維生素D的攝入量不足,從而導致患慢性病的風險增大。於是在此次奧巴馬夫人主持的改革中,特別增加了鉀和維生素D的含量標示。同時有增就有減,維生素A和C就因為缺乏情況改善,而由強制性標示變為自願標示。就像我國對食品中鈉含量的重視情況一樣,營養標籤也應該因時因地,不斷改革發展。
江蘇申凱包裝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公司註冊資本8000萬RMB,天交所上市企業,,股權代碼000057,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投資超過2.1億RMB,擁有20000餘平方米普包廠區;擁有13000平方米的藥包廠區, 11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公司擁有二位行業頂尖研發博士,每年新增超過100多個專利,專業生產食品包裝膜(袋)、藥用包裝膜(袋)、化工包裝膜(袋)、电子監管碼防偽包裝等各類彩印複合包裝膜(袋)。現位於無錫新區碩放中通路99號,毗鄰上海車程2小時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