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自華印軟包裝 微信公眾訂閱號:rb3602000
今年49歲的劉某(化名),籍貫濟南,出事前經營着一家軟包裝廠。為了發展生意,劉某借了高利貸。又為了償還高利貸,他不惜在某銀行濱海支行辦理了小微企業流動資金貸款120萬元。后經銀行多次催收,劉某仍有100萬元貸款未歸還。真可謂是一步錯,步步錯,最後沒有辦法,劉某便玩起了“失蹤”。
富商實為“負”商,抓捕時將自己反鎖在保安室內
當地民警接到銀行報案后,隨即展開調查。不查不知道,原來劉某還曾於2013年涉嫌一起合同詐騙犯罪和一起行賄案件。正是通過對這兩起案件受害人的調查取證,民警才得知“富商”劉某實為“負”商,業務基本上是“拆了東牆補西牆”,曾對多家銀行、民間機構連環進行了借貸。
案發后,劉某似乎開啟了“隱身”模式,行蹤不露任何蛛絲馬跡。
最後在當地居民的幫助下,辦案民警終於發現重要線索。原來劉某一直住在自己曾經經營的塑料包裝廠內。於是,辦案民警在該廠附近進行蹲守,終於將外出歸來的犯罪嫌疑人劉某堵截在廠內。劉某看見民警后逃跑未果,竟將自己反鎖在廠內的保安室里。但最終還是難逃法網,被警方成功抓獲。
劉某供述:被高利貸逼得走投無路 經審訊,劉某供述,為順利貸款發展生意、償還債務,蓄意篡改營業執照的註冊資本和實收資本,拼湊真假營業執照並製作複印件,偽造購銷合同和財務報表,使用偽造的土地使用證辦理房產證作虛假房屋產權他項權證登記,並且採取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騙取銀行工作人員信任。後來,順利通過銀行程序審查獲得貸款。
據劉某交代,貸款發放后,他將部分貸款用於償還高利貸,其他部分則用於投資生產。
起初,劉某隻是為了借銀行貸款解燃眉之急,未意識到騙取貸款已涉嫌經濟犯罪,未能如期及時還款導致案發。
調查:市場缺錢,民間借貸趁機“宰客”
每每到銀行貸款收緊時,各路民間借貸市場可謂趁勢火熱。不僅如此,近期民間借貸市場的利率更是水漲船高,有的機構甚至張口就是月息4%,年息50%。
“對於一些資金鏈已斷的企業、資金鏈快斷了的企業、急需過橋資金緩衝的企業來說,利用高利息從民間借貸方融資也是一種不得已。”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廣東金融業內人士表示。
“借利率如此之高的民間融資,在業內看來,基本上是沒有人借高利貸來創業,而普遍都是用來借新還舊。”另一位業內人士如是表示。
江蘇申凱包裝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公司註冊資本8000萬RMB,天交所上市企業,,股權代碼000057,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投資超過2.1億RMB,擁有20000餘平方米普包廠區;擁有13000平方米的藥包廠區, 11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公司擁有二位行業頂尖研發博士,每年新增超過100多個專利,專業生產食品包裝膜(袋)、藥用包裝膜(袋)、化工包裝膜(袋)、电子監管碼防偽包裝等各類彩印複合包裝膜(袋)。現位於無錫新區碩放中通路99號,毗鄰上海車程2小時內。
文章轉自 http://rbz.3602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