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自華印軟包裝 微信公眾訂閱號:rb3602000
曾經輝煌:中國500強,控股人福布斯富豪榜上有名
這家企業曾經很輝煌,2004年被中國企業聯合會評選為“首屆中國優秀民營企業”,並進入中國企業500強。集團總資產曾一度達到近百億元,年產各類軟塑新材料25萬噸,是中國軟塑包裝行業龍頭企業,產銷規模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三。
有數據显示,2004年該集團銷售收入實現53億元,利稅3.8億元,上繳稅收連續三年超億元。此外,在2005年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上,該集團董事長張國平,與其兄張國興和其弟張國偉的“鐵三角”以11.5億元的財產排在第160位。
說到這兒,您可能已經猜到。沒錯,小編講的就是申達集團。
中達股份連續七度漲停!
今年5月底,江蘇中達新材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達股份”)發布重組預案稱,擬出售全部資產、負債及業務,並以定增方式收購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保千里”)100%股權,擬購買資產的預估值不超過30億元。中達股份將藉此轉行成為高端視像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方案發布后,中達股份連續7個交易日漲停。
然而,據資深人士分析,如此風光漲幅的背後,卻折射出申達系沒落的陰影。
轉折點:申達的巔峰與繁榮,在2006年戛然而止
從2005年開始,申達集團與太平洋建設建立互保關係,太平洋建設於2006年9月開始資金鏈斷裂,相關債權銀行追究申達集團連帶擔保責任,申達集團面臨着創立以來的最大危機。危急關頭,申達集團開始了大範圍的資本騰挪,當時其旗下的兩家上市公司中達股份和江蘇申龍成為申達集團首要的資本獲取對象。
2006年7月13日,中達股份和申達集團、瀛寰實業共同簽署了《出資轉讓意向書》,中達股份收購常州御源90%股權、申達大酒店70%股權,出讓方分別為申達集團和瀛寰實業。交易轉讓金額合計達5億元。此次收購後來被證明存在重大瑕疵。2007年9月18日,中達股份進行了一項重大會計差錯更正,涉及上述交易的金額達3.8億元,該項收購在年報審計時被會計事務所出具保留意見。
此後中達股份的業績一路下滑,2006年實現凈利潤1400萬元(2005年凈利潤為8300萬元),此後三年,中達股份出現巨額虧損,扣非后累計虧損額達5.6億元。
在向江蘇中達抽取資金的同時,申達集團運用同樣手法從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江蘇申龍獲取資金4.6億元。最終,不堪重負的江蘇申龍於2009年陷入暫停上市的困局。
通過上述資產轉讓(還有不少相對小額轉讓),申達集團從旗下兩家上市公司直接獲得的資金就高達9.6億元,但是中達股份和江蘇申龍卻從此陷入了虧損的泥沼,最終被迫走上賣殼之路。
沒落加劇:三年兩度賣殼,旗下兩家上市公司雙雙易主
連續的巨額虧損使兩家上市公司不堪重負,最終共同走向了賣殼之路。
2011年8月26日,停牌達兩年半之久的江蘇申龍發布公告稱,“經中國證監會併購重組委審核,公司重大資產出售及以新增股份吸收合併海潤光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事項獲得‘有條件通過’。”
2013年10月15日,*ST中達及其三家關聯企業的破產重整方案獲得通過,而中達股份股票也自2013年5月30日開始停牌。
2014年5月27日,中達股份發布重組預案稱,擬出售全部資產、負債及業務,並以增發方式收購保千里100%股權,擬購買資產的預估值不超過30億元。
與江蘇申龍一樣,中達股份的賣殼過程一波三折,在與保千里達成意向之前,今年4月30日,中達股份曾宣布收購常州中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55%的股權,涉足鋰電池隔膜行業,不過此事最後也沒了下文。通過重組,中達股份獲得收益約8.92億元,原銀團債務得以清償(部分被豁免)。
至此,2011年—2014年,在近三年的時間里,申達系旗下兩家上市公司雙雙易主。
結局:敗局難以挽回,被迫走上破產重整之路
從上市公司抽取巨額資金並將上市公司賣殼並未挽回申達集團的敗局。據2012年11月中達股份發布的公告稱:公司流動資金貸款本金7.57億元及相應利息已經逾期;固定資產貸款餘額為10.5億元,於2013年4月27日到期。江蘇省人民政府主持召開了銀團協調會議,決定對包括中達股份在內的申達集團進行整體破產重整。
至此,曾經盛極一時的申達集團徹底變成了行業里的一個“落寞貴族”。
江蘇申凱包裝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公司註冊資本8000萬RMB,天交所上市企業,,股權代碼000057,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投資超過2.1億RMB,擁有20000餘平方米普包廠區;擁有13000平方米的藥包廠區, 11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公司擁有二位行業頂尖研發博士,每年新增超過100多個專利,專業生產食品包裝膜(袋)、藥用包裝膜(袋)、化工包裝膜(袋)、电子監管碼防偽包裝等各類彩印複合包裝膜(袋)。現位於無錫新區碩放中通路99號,毗鄰上海車程2小時內。
文章轉自 http://rbz.3602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