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內容來自華印軟包裝 微信公眾訂閱號:rb3602000
近日小編聽說,福建一家軟包裝廠老總的兒子做了幾年房地產,所賺利潤超過了其父親從事製造業10多年的利潤。在浙江溫州,則流傳着這樣一個真實的故事:一位有千餘名員工的企業主一年辛苦利潤不足百萬元,而他太太在上海投資了幾套房產,獲利超過千萬元。
當前,我國實體經濟既有上揚動力,也有下行壓力,總體處於“底部徘徊”態勢。與此同時,“寧炒一座樓、不開一家廠”的盛行,既使大量資金“脫實入虛”加劇泡沫,也進一步助長了“一夜暴富”的浮躁社會心態。
然而現在炒樓也不那麼保險了,在一些地方和領域,虛擬經濟過度膨脹的道路正在越走越窄,頻頻敲響警鐘。
溫州房價同比下跌33個月,近似崩盤
以溫州樓市為例,曾準確披露出瀋陽鬆綁樓市限購的業內人士楊紅旭,20日又發布了一則重磅消息,稱處於樓市冰點的溫州,已經取消了新房限購政策。
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副院長楊紅旭20日晚間通過認證微博發布消息表示,“溫州一手房不再審查房屋擁有情況,不管已有多少套,都可新購房!二手房尚無放開。政府支持新房意圖明確。”
楊紅旭表示,溫州住宅去化周期長達45個月,近似全國最高。另外,2011年9月以來,溫州房價同比下跌33個月,近似崩盤!
相比之下,專家認為,在當前宏觀經濟政策背景下,我國實體經濟轉型路徑越來越明晰,轉型的壓力切實傳導到作為市場主體的企業身上。
實體經濟底部徘徊,兩極分化
不可否認,我國實體經濟目前正陷入困境,除外部需求萎縮外,實體經濟本身的結構性問題也不容忽視。其中,有三個“兩極分化”非常凸顯。
首先是產業鏈上下游“兩極分化”。部分產業上游銀根、地根和資源等垄斷程度較高,下游競爭卻十分激烈,一些企業成了“夾心餅”,在經濟下行中處境艱難。
福州一家生產包裝膜的民營企業負責人表示,他們公司的產品市場份額達30%,按照行業標準,占市場份額20%以上就有定價權,可由於上游原材料被大企業高度垄斷,所以經常被“卡脖子”,原料緊張的時候,還有掮客從中謀利。
其次是成本上升與產品價格疲軟“兩極分化”。受勞動力、資金、土地、原材料、資源環境等因素影響,企業生產成本不斷上升,正進入“高成本時代”,用工成本上漲尤為明顯,且有逐步加快之勢。調研中一些企業反映,近年來农民工用工成本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
再次是產業鏈上的大企業強勢、小微企業弱勢“兩極分化”。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所長金碚認為,在競爭中由於實力不對等,會出現大企業壓榨小企業的現象,給小企業增加很多成本。
“炒房炒地不踏實,做實業才可持續”
然而,即使在實體遇冷且困難重重的今天,仍有不少軟包企業偏不信這個邪,始終看好實體經濟。“炒房炒地讓我感覺不踏實,做實體產業才是可持續之道。”東部沿海地區一位企業家說。
在經歷了“炒房”、“炒煤”、“炒錢”等虛擬經濟“洗禮”后,不少企業家的心態漸趨平靜。他們渴望回歸實業、創新發展。
位於福州的中國軟包裝集團,從20年前開始做房地產,到近幾年“脫虛轉實”,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雙向拉伸聚丙烯薄膜生產企業。
集團董事長翁聲錦說:“做房地產不是長久之計,受國家政策、銀行信貸的影響太大,雖然還有城鎮化的支撐,但房地產業總會走向供需平衡。就像在歐美國家,城市裡很難看到新建房產項目,城市房地產指數主要是二手房交易。”
“我希望從生產聚丙烯膜向上游產業發展,於是抓住國際金融危機美國企業資金緊張的機會,花了3億多元購買了美國最先進的丙烷脫氫技術,進入重化工行業。”翁聲錦說。
翁聲錦把原先房地產項目的資金不斷投入實體產業,實現了轉型。目前,軟包裝集團已在上海、遼寧、河南、四川、福建5地設立了工廠,年產值達80億元。
“地產業務下降到企業‘總盤子’的20%左右,看到實體產業源源不斷產生效益,我心裏感到很踏實。”翁聲錦說。
江蘇申凱包裝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公司註冊資本8000萬RMB,天交所上市企業,,股權代碼000057,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投資超過2.1億RMB,擁有20000餘平方米普包廠區;擁有13000平方米的藥包廠區, 11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公司擁有二位行業頂尖研發博士,每年新增超過100多個專利,專業生產食品包裝膜(袋)、藥用包裝膜(袋)、化工包裝膜(袋)、电子監管碼防偽包裝等各類彩印複合包裝膜(袋)。現位於無錫新區碩放中通路99號,毗鄰上海車程2小時內。
文章轉自 http://rbz.3602000.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