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之一:無溶劑複合只是對乾式複合的工序替換
有不少企業認為採用無溶劑複合就是簡單地把現有的乾式複合機替換為無溶劑複合機。這種誤解是導致部分企業應用這一工藝不順利、甚至出現中途停頓的主要原因之一,現在仍在制約着這一工藝的成功推廣使用。
實 際上,無溶劑複合是與乾式複合特點不同的工藝技術,它不是簡單的名稱變更、或複合機更換,而是一項工藝技術的轉換。無溶劑複合的成功使用是一項系統工程, 不僅要採用新的設備(如無溶劑複合機和混膠機),而且也可能與材料(如油墨、基材)有密切關係,需要進行部分工藝、管理方式、供應商、甚至質量標準的調 整。
誤區之二:無溶劑產品複合牢度低。
產生這種誤區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無溶劑複合的初粘力低這個特點,給人一種複合牢度不強的錯覺。
必須指出的是:初粘力和終粘力(或最大粘結力)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由於國內大多包裝企業的一般操作和管理人員習慣了乾式複合的特點,因此一開始對無溶劑複合的這種特點感到很不適應。
關於無溶劑複合產品的牢度(剝離力)低的錯誤認識大致有兩種:
1)、無溶劑複合產品的牢度低,只能做干輕包裝。實 際情況是:無溶劑複合產品的牢度可以滿足常見各種包裝產品的使用需求,其性能指標可達到國家相關標準的要求。具體地說,無溶劑複合不僅可以滿足各種普通級 包裝的需求,還可以滿足水煮級(≤100℃)和半高溫蒸煮級(≤121℃)包裝的要求(當然要正確選擇膠粘劑牌號,並按要求控制混配比),還可以做一些較 重型包裝(如5公斤、10公斤糧食包裝,我們用戶已經較長時間使用。)
2)、無溶劑複合牢度比干法複合低。這是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的確,在材料(油墨和基材)相同、複合結構相同時,無溶劑複合與乾式複合的牢度可能並不相同,有些是無溶劑複合牢度較低,但有些則是較高。
誤區之三:無溶劑複合只適合大批量生產。
這是業內較為流行的錯誤認識:“無溶劑複合只適合大批量,不適合中小批量”,這是一個危害很大、似是而非的觀點。
產生這種錯誤觀點的一個最重要理由是因為無溶劑複合機生產速度通常比乾式複合機要高許多,比如國內大多數乾式複合生產速度在60~150m/min,而無溶劑複合速度一般都很容易達到200~300m/min之間。
毫無疑義的是,無溶劑複合適合大批量生產。但不能因此推斷出它不適合中小批量的生產,邏輯和事實都是如此。高速機可以適應大批量,但不是說高速機就不能適應中小批量。一個常識性的例子是:一個高速的汽車更適合跑長途,但沒有人會說高速車就不能跑中短途。
不論哪種複合方式,是否適合中小批量主要是看它的產品更換是否便捷。
我們不妨比較一下無溶劑複合和干法複合在更換產品時所需的步驟,比較一下兩種複合方式在更換產品時的便利性。
表 兩種複合方式產品更換時的調整項目
複合方式 調整項目 |
乾式複合 |
無溶劑複合 |
基材更換,重新穿料 |
料帶較長 |
料帶較短 |
調整塗布量 |
更換網紋輥 |
可在線調整,在觸摸屏上完成1個或2個參數輸入,只需幾秒鐘 |
調整乾燥/冷卻溫度 |
調整各段乾燥箱溫度,如果啟動需要加熱時間 |
無需調整,過渡時間為零 |
更換膠輥 |
更換塗布膠輥 |
更換轉移膠輥 |
其它調整 |
調整風量、風速、迴風比例等 |
無類似調整 |
總調整時間 |
較 長 |
較 短 |
通過比較,我們不難看出,無溶劑複合其實比干復更適合產品的變更或中小批量生產!
換個角度看,無溶劑複合已在歐美得到了普遍使用,而由於人口數量的巨大差異,我們包裝產品的平均批量常常大於歐美,因此有理由相信,我們的產品也應該更適合這種工藝。
誤區之四:無溶劑複合是一個高成本的工藝。
早期接觸過這項工藝的不少人都認為無溶劑複合是一種高成本的工藝,現在仍有一些人持這種觀點。這種看法可能是基於下面的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過去,無溶劑複合機和膠粘劑都依賴進口。進口無溶劑複合設備和進口膠粘劑都比較貴,因此,進入門檻高,大多數軟包裝企業只能望而興嘆。
第二種情況:相當一部分國產乾式複合機價格較低,與進口無溶劑複合機相差懸殊,進入門檻很低。
而現在,情況已經有了根本改變。
第一種情況的現狀已經與幾年前大不相同,近兩年國產無溶劑複合設備和膠粘劑都已經趨於成熟,價格比進口產品有明顯優勢,且進口膠粘劑價格也有明顯的降低。
第二種情況是我們的國情,但這些設備生產效率很低,乾燥能耗大,特別是產品的衛生質量難以保證,兩者根本不具有可比性。
根據我們用戶的實踐,正常情況下,無溶劑複合單位面積的塗膠成本比乾式複合低得多,而且省去了烘乾的能耗,因此,可為企業帶來非常可觀的經濟效益。
誤區之五:無溶劑複合是一個難掌握的工藝。
這 是許多人士對無溶劑複合的印象,主要是因為這項工藝在國內使用初期,一些企業沒有把它當成一個新的工藝,沒有相應地調整工藝和管理方法。而在早期試用階 段,國內印刷企業能熟練使用這項工藝的操作管理人員非常有限,而進口設備廠家的技術支持也往往不能及時到位,國內整個技術支持體系相對於乾式複合來說還有 相當的差距。
無溶劑複合雖然在國外已經成功使用30多年,但在我國還算是一個新的工藝技術,它的採用是一項系統工程。“難掌握”是因為不熟悉、經驗不夠。從已經得到的經驗看,可以從下面三個方面做好工藝的把握,在實際操作上,只要先進行小試和調整即可:
1) 確認油墨與膠粘劑的匹配性。由於國內油墨使用溶劑的情況比較複雜,部分油墨可能與無溶劑膠粘劑之間存在不相匹配的現象。
2) 調整和控制複合的主要因素:料帶張力的匹配、塗膠量、和混配比等。
3) 適當調整制袋和熱封的參數。
總的看來,由於採用数字化複合設備,無溶劑複合工藝的可重複性強,質量比干復更可控、更可預期。我們認為:如果掌握好上述這幾方面,無溶劑複合就是一個比較簡單的生產工藝,甚至可以說比乾式複合更容易掌握。
我們的實踐證明:可在較短時間內將一個新手培養成一個無溶劑複合機長。
誤區之六:無溶劑複合機是一種乾式複合機的簡化設備。
這 一觀點在不少設備製造商和軟包裝企業中很常見。由於不採用乾燥系統、多採用單工位放卷和收卷方式,因此,無溶劑複合機看起來相對簡單。但是,由於無溶劑復 合工藝與傳統的乾式複合有明顯的差異,因此在設備設計製造上也有自身的特殊要求,有些部分是相對簡化,而有些部分則是更複雜或要求更嚴格了。所以,準確地 說,無溶劑複合機是一種有自身特點的設備。
可以肯定地說,用干法複合機的設計理念、製造方法不可能研發出合格的無溶劑複合機;同樣,直接套用干法複合的操作和工藝管理模式進行無溶劑複合生產,也不可能得到合格的產品。
誤區之七:國內無溶劑複合技術不成熟。
業內不少人都有這樣的印象:雖然無溶劑複合在國外已經普及,但在國內仍不成熟,甚至有些所謂的“專家身份”的人也這樣宣傳。這種誤解產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 前期部分進口設備使用效果不如預期,包括一些大型軟包裝企業情況也是如此。
第二, 國內部分設備製造廠家幾年前就開始生產這種設備,但並未成功地投入實際生產,讓部分用戶有一種捉摸不定的感覺。
第三, 長期以來複合膠粘劑需要進口,價格較高,不能大面積推廣;技術服務不能滿足實際使用的要求。
但現在情況已經有了根本性改變,經過幾年的刻苦攻關和大量試驗,國產設備、膠粘劑都已經基本成熟,性能和服務都可以滿足使用要求;國外品牌的膠粘劑價格也已經有大幅度下降;無溶劑的供應和技術支持體系已經初步建立起來,因此,採用無溶劑複合技術的條件已經基本成熟。
從更廣泛的意義上說,任何技術的
辯證的理解應該是:國內無溶劑複合也是在使用和普及過程中不斷完善。發展都是一個過程,成熟與否是一個相對的概念,不能簡單地把普遍採用理解為成熟、把所有產品都適合理解為成熟、把使用過程中不出問題理解為成熟。
江蘇申凱包裝高新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於2002年,公司註冊資本8000萬RMB,天交所上市企業,,股權代碼000057,高新技術企業,公司總投資超過2.1億RMB,擁有20000餘平方米普包廠區;擁有13000平方米的藥包廠區, 11000平方米的辦公面積。公司擁有二位行業頂尖研發博士,每年新增超過100多個專利,專業生產食品包裝膜(袋)、藥用包裝膜(袋)、化工包裝膜(袋)、电子監管碼防偽包裝等各類彩印複合包裝膜(袋)。現位於無錫新區碩放中通路99號,毗鄰上海車程2小時內。